“他术前每周游4次泳,每次1000多米。身体好的很,怎么就没下手术台?”俞女士哽咽着说。2025年6月9日,刚满60的纪先生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做心脏支架手术时意外离世。医院称死亡原因是“过敏性休克”。但家属整理病历和影像后发现诸多疑点,找医院讨说法,屡屡碰壁,跟医院2次调解,医调委3次调解至今无明确结果。
突发:手术中出事,医院告知延迟,还误导尸检。
纪先生有6年高血压,药物控制稳定。今年1月,他曾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做心脏支架手术,恢复良好。6月7日因胸口不适再度入院,计划做介入手术。
6月9日15:45,纪先生进手术室,17:45医院才告知家属,患者造影剂过敏。19:23宣布死亡,连病危通知书都没给,宣布死亡后,医院立即催家属签尸检告知书,一边说存不了遗体,今晚得处理,一边吓他们“尸检会掏空五脏六腑”,家属又悲又慌,只能签字放弃尸检。第二天清醒后,赶紧封存了病历、造影剂和手术光盘。
质疑:三大疑点难解,医院只说符合流程。
“我们不懂医学,但不能拿流程当挡箭牌,这是一条人命”。家属揪出病历中的3个关键问题,医院仅敷衍回应。
一、2位医生病例记录矛盾,真正抢救真相成谜。
主治张医生与主刀王医生的记录多处对不上,(如休克和造影时间相反,一个记录再次造影,一个未记录),术前医院核心文件只有张医生签字,王医生没有签字。临时换主刀医生未告知家属,医院不给解释。
二、医生考虑过敏后仍多次造影。
主刀王医生手术记录显示,血压在90的时候。就已经怀疑是过敏性休克,但是从90降到60之间,又进行了10来次造影。家属疑问“过敏性休克急救不应该停止致敏的造影剂吗”。而医院称需要排查风险,却不说明为何需要多次造影,多次排查风险,更没有记录实际用量。
三、隐瞒“人工心肺”方案
家属后来知道医院有ECMO人工心肺设备和团队,但近3小时抢救中,医院从没提过这个方案。家属想哪怕1%希望也试一试。医院却称过敏性休克抢救用不上,家属认为被剥夺了知情权和选择权。
调解:医院拖延不正面表态回答,专家质疑死因
6月9日患者死亡后,家属多次找医院,医院不正面回答疑问。后家属于7月申请医调委调解,三次进展如下:
7月29日,家属调解申请书上列医院抢救疑问,医院全盘否认,称“无责任”。
9月10日,家属细化疑点要解释,医院只说一句,家属不懂医,医院一切都符合流程,调解成僵局。
9月23日,医调委专家提出,过敏性休克证据不足更可能是心脏主血管问题。还指出医院术前检查、手术安排有不足,医院却称要回院商量,至今没回复。
诉求:只求真相,将维权进行到底。
“我们不要医院的空话,就想知道手术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,让他走的明明白白。”俞女士说“丈夫离世,让家庭破碎,医院的回避却更让人寒心。”不仅为讨说法,更希望医院重视诊疗透明,还原真相,减少医患的紧张关系。别让更多家庭陷入痛苦和悲愤的情绪中。
标题:六旬患者胸科手术离世,家属追讨真相遇阻,调解无定论
地址:http://www.ao2i.com/bjjj/48132.html